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近日刊发题为《在关于平权行动的裁决后,亚裔美国人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文章,作者是阿内莫纳·阿托科利斯。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最高法院6月29日作出禁止大学在招生录取时把申请人种族背景作为考虑因素的裁决,来自中国台湾移民家庭的高中二年级学生杰森·李(音)希望,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定能为他和其他人进入竞争激烈的学校打开大门。印度移民的女儿迪维娅·图尔西亚尼则认为,这一裁决不会终止大学招生录取有害的一面。
【资料图】
亚裔对“平权行动”看法各异
在最高法院针对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作出的裁决中,亚裔美国人处于中心位置。原告在这两个案件中说,成绩优异的亚裔申请人输给了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在起诉哈佛大学的案件中,亚裔美国人在个人评分上得分较低,因此引发了关于招生录取中种族刻板印象的痛苦讨论。
但在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后的几天里,对约20多名美国亚裔学生的采访显示,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不管他们如何看待“平权行动”,这一裁决不大可能减少他们对大学招生公平性的质疑。
图尔西亚尼说:“我不认为这一裁决带来任何形式的平等竞争,倒是有点带来反向的结果。”
下级法院认为,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在招生录取时没有区别对待。但最高法院裁定,“不管动机多么善良、执行起来多么真诚”,这些大学的招生做法都不符合宪法的要求,不能在决定录取哪些学生时考虑种族因素。
庞大而多元化的亚裔美国人群体,对“平权行动”的看法各式各样。皮尤研究中心最近一项民调反映了亚裔美国人的矛盾心理。听说过“平权行动”的亚裔美国人只有大约半数认为这是好事;四分之三的亚裔受访者说,种族或族裔不应成为大学作出录取决定的一个考虑因素。
一些学生从最高法院的裁决中发现了希望。在马里兰州上高中二年级的杰森·李对学习科学和技术感兴趣,他支持标准化考试和其他传统的表现衡量标准。他说:“在此案之前,我的确担心我的族裔成为大学录取的考虑因素。但如果大学执行新的法院裁决、去除‘平权行动’,那么我认为情况会好一些,甚至对每个族裔来说都会好一些。”
其他人则有比较复杂的看法。杰奎琳·权(音)在佐治亚州玛丽埃塔一所公立高中上二年级,父母是韩国移民。她说,当人们以为她“天资聪明”时,她感受到了刻板印象造成的不安。
即便如此,她还是表示她认为最高法院的裁决是错误的。她问道:“为什么要整体取缔?你应该努力想办法让自己开心,同时也让别人开心。这就是双赢,而不是我赢你输。”
大学申请陷入“卖惨”风潮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裁决书中写道,如果学生在申请文书中提到的种族背景能够与通过“勇气和决心”等个人品质克服歧视关联起来的话,大学可以把种族背景作为考虑因素。这符合大多数人的观点。但许多美国亚裔学生对这种建议表示质疑。
今年秋季将前往北卡罗来纳大学上学的鲁希尔·乌马蒂亚说,学生们早就感受到要在文书中诉苦的压力。他在文书中讲述了在他的印度移民家庭中,女性是如何成为挣钱养家的人和知识分子,以及他的祖母是如何在罗伊·罗杰斯连锁餐厅从以白人男性为主的基层升职为地区经理的。
甚至在最高法院的裁决之前,他就已经发现,在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的托马斯·杰斐逊高中,他的同学们焦虑地编造关于面对种族不公的故事。
乌马蒂亚说:“我认为,大学招生的确已经陷入这种卖惨的风潮。”
图尔西亚尼正在纽约大学攻读社会学和法学硕士学位,她在申请程序方面经验丰富。
她在申请乔治敦大学时写了一篇关于她家庭的文书——她的父亲从一个熟食店员工和出租车司机一路打拼到拥有几家餐馆,以此回应有关个人背景多样化的提示。
她说:“你接受了为吸引这样的受众而必须兜售某种故事的做法。”
她对最高法院保留了体现个人背景多样性的文书选项感到欣慰,但对申请者不得不公开自己最深的秘密并附以道德力量表示同情。她说:“这对一个17岁的孩子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机会真能留给弱势群体?
与法庭案件的主导性叙事相反,一些美国亚裔学生认为,他们从“平权行动”中获益。法庭上引入的证据显示,哈佛大学有时比其他大学更青睐某些美国亚裔申请者。
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汉斯·巴赫-阮说:“我的确认为我是受益者。”他说,他并不确定这一点,直到他请求查看录取文档,发现阅者评语中有一条关注了他的越南血统。
他说,他很高兴被认可为高等教育中未被充分代表的少数族裔中的一员。但他怀疑自己是否完全理应得到这个待遇。他的父母在大约他这个年龄作为难民来到美国,并在州立大学获得大学学位。
他说:“我觉得,我的愧疚来自于我并非出身低收入家庭。”他也重复了对哈佛大学一个普遍的批评意见,指出许多哈佛大学学生“即使来自少数族裔家庭,他们也是来自经济稳定或较富裕的家庭”。
在加利福尼亚州,“平权行动”自1996年以来一直被禁止,但即便如此,那里的一些美国亚裔学生似乎也对他们所认为的秘密录取程序心存怀疑。
孙贾伊·穆拉利塔兰的家族有印度血统,他申请的前五家大学都是加州的公立大学或私立大学,但他被这些大学拒绝或列入等候名单。他认为自己的种族是一个因素。他最终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现在读大二。
他说:“我知道人们在说,‘嘿!这是以表现为依据、以表现为依据、以表现为依据’。不,不是这样的。”
不过他表示,他已经克服了最初的怨恨。他说:“我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从未担心下一顿饭在哪里。不管是否喜欢,我还是上了很多辅导班。把机会给某些小时候没有同样多机会的人,这可以理解。”
图片说明:6月30日,一名支持“平权行动”的亚裔美国人在最高法院外抗议。(路透社/新华社)